新闻资讯
新房中心
二手房
商铺写字楼
视频房产
装修家居
精品图库
生活信息
上网企业
业主社区
秃头的标准是什么?是十万根头发掉了一万根,还是一千根?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答案是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答案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茂密的头发脱落了几根,没人会过多地在意。但谁也不能断定到底哪根头发的脱落是秃顶的开始,这就是欧布里德著名的“秃头论证”。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也是一样,许多人在做商业的时候常只看到地段、回报率这些醒目而让人心动的名词,而忽略了商业的成功最终是由受众来决定,而且商业和住宅相比要晚熟得多。
但事情就是这样,不是每个人的头顶都有头发的。如果盲目出手,“滑铁卢”之变也许就从一个微小的突变开始。
【错位之一】地段至上 缘木求鱼
凡在房地产业混饭吃的人士,如果没有在各种场合说三次以上“李嘉诚地段定律”,那几乎要算是个“业外人士”。“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句话,毫无疑问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金科玉律。尽管也有完全没有地段优势,却在郊区成功开发出名盘的例子,比如早年广州的碧桂园。但特例掩盖不了一般规律的光辉,有地段优势,显而易见更具成功的“资本”。
地段定律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中,更是被奉为“圣经”。差不多所有的开发商在进行招商时,都要把项目的地段优势放在核心的谈判位置上。而且项目的地段优势,往往成为“俘虏”进驻商家的最大利益点。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地段至上的项目开发理念,当然是科学、理性和专业的。就开发商来说,地段至上,是让一个项目走向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看,占据黄金地段,就是一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帅不帅只是一个角度问题。地段至上的原理,从开发商到经营商,往往发生“缘木求鱼”的逻辑错位。对于经营者来说,地段至上只是成功经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由于经营的内容和消费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地段的好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经营者在进驻某个项目时,把地段视作成功经营的充分条件的话,那么这种“刻舟求剑”的结果,极可能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事实上,项目的地段并不构成一个商家成功经营的充分必要条件。项目所包容的商家的目标消费群和客层级差,才是一个商家选择进驻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当一个项目能满足商家的这个充分必要条件时,已经涵盖了地段至上这个必要条件。
开发商做项目选地段,无非是选择“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问题。而商家,则是选择生“总统”还是生“平民”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做批发业还是做零售业,都是一个选址的产业。商家选址,是在选“血统”;开发商选地段,是在选“基因”。开发商若选择地段不当,就只能盖成“平民窟”;商家“血统”选得好,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地段至上这一定律,其实对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来说,也并非绝对的经典。在商业地产的运作中,不少发展商同样存在一个误区:只要是市中心的地块,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实际上呢,笑得最高兴的是商业地产,哭得最伤心欲绝的也是商业地产。因为商业地产,远远不是“商业+地产”的简单组合。要真正探讨商业深处的问题,就需要真正从事商业的人士,从商业的角度来研究商业地产,而不仅仅是房地产业的人士来研究商业地产。
【错位之二】富贵逼人 早稻晚熟
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里,一向有两个很奇怪的现象。其一,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发商在宣传他的商业项目时,总是以大为傲,以做大为傲。不管他的项目是社区配套商铺也好,还是体量巨大的综合体也好。只要有商业地产出没,就没有不是“财富中心”、“财富广场”、“ShoppingMall”的;最不济,也是“街Mall”或“黄金铺面”。
其二,不管他的项目是真好还是假好,是真能赚钱还是心中没底,一律都是“财富的源泉”、都是“即买即赚”。略差一点的,也是“一铺养三代”。总之,当你看到商业地产的宣传,基本上就能感受到钱在无休止地追你。不但是富贵逼人,而且是再三逼人。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这没有什么不对。他要尽快回笼资金;他要尽快结束这个项目,再去弄下一个;他要尽快让这个项目成熟起来,成为下一批目标客户的样板;即便是真的很烂,他也要只争朝夕,尽快从中抽身。因此,所有的“时不我待”,都是有十足的理由的。
“公允地讲,开发商做商业地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希望所做的项目尽快被市场承认,是所有商业地产开发者的梦想,不管他是自己持有,还是卖掉。做出这些时不我待的逼人招数,其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催熟’项目。”孙小姐说。孙小姐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所在的公司是专业代理商业地产的。
在商业地产出现的早期,一般开发商“以我为尊”,先地产后商业;后来“以商为先”,先商业后地产。表面看来,这已经寻找到了“革命的真理”。不少开发商认为,只要先期签下几家商业巨头,或是主力店,那就是种下了早稻。因为商业地产之所以难以被开发商所承受,难就难在回报周期太长,资金链要求太高。
事实上,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不管多么优秀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富贵如何地再三逼人,它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后熟性”关口。这是由商业地产的业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这种业态还决定它的收益同样具有“后熟性”。它本身,只能是晚稻。即便是沃尔玛这样拥有巨大商业资源的商业巨头,去开发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也不可能“即开即赚”。
一般来说,早稻早熟,但产量有限;晚稻晚熟,但产量较高。所以,有很多“熬”出头来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通过自持物业,都成了巨富。对于从事商业地产的投资客来说,不管你是想食租利,还是自主经营,一定要从开发商“时不我待”的逻辑中“逃生”。
就商业地产来说,从开发商到投资客,所产生的逻辑错位,就是从“时不我待”到“油尽灯灭”;从“富贵再三逼人”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由于开发商一般会把他的项目包装成“早稻”,这很容易让投资者经不住诱惑,产生投资冲动。其实,不管什么形态的商业地产,它只能是晚稻。想要它成熟时它不成熟,等到你熬到尽头的时候它成熟了。它的“后熟性”,让无数投资者经不起煎熬。当然,一旦熬出了头,财富的时间价值也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错位之三】搭台的不唱戏,唱戏的不搭台
所谓商业地产,就是通过一定的商业行为,产生消费性利润或价值增值的物业形态。很显然,在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上,最终的“埋单者”一定是消费者。而投资者,是商业地产价值增值的助推者,但这种增值的原始力量,依然是来自于终端消费者。我们由此可以推导,商业地产的命门,在终端消费市场。商业地产的命运,掌握在终端消费者的手中。
既然商业地产的命运和命门都掌握在终端消费者手中,那么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也就蕴藏在消费行为的变迁之中。消费行为的变迁,决定着商业文明的发展。按照一般理论,如今的商业文明,正经历着第三代向第四代商业模式的转化。
所谓第四代商业模式,就是以“销品茂”为代表形态的“体验式消费模式”。甚至北京有位姓黄的开发商就断言,体验式消费模式“将成为未来业态的主流”。不过,用脚指头就可以想明白,“销品茂”虽然不失为一种超前的业态,但恐怕“主流”不了未来。
因为没有任何一条商业规律的指向,是简单地出自于对商业地产的救赎而出现的。千百年来的商业文明史,其实是“与顾客的需求发展同步的进步史”。而“与顾客的需求发展同步”,说到底,商业就是不断地通过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探索人性,并为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不管一个开发商对商业有多精深,如果他的利益点是在地产上,他最多只是做个合格的“搭台者”,永远不会亲自去“唱戏”。正因为不会亲自去唱这台戏,所以他的真实想法,是只关心“搭台”能赚多少钱。
商业地产很残酷,只有胜利者,没有第二。对一般投资者来说,越是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承接它的风险也就越大。这里面的逻辑错位,往往是搭台的说“我弄了个最好的舞台”,投资者就确信这真是个不错的舞台。可等“唱戏”的上去“体验”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事实上,在第四代商业模式里,现代社区商业最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从根本上来说,现代社区商业是最人性化的。对终端消费者而言,它便利高效、亲切可靠。对经营者而言,它离消费者最近,它最了解客户的需求。而“好的营销工作,就是使销售变得不必要”。
不管商业模式如何变化,对于一个社区商业的经营者来说,也许上百年过去了,最畅销、最赚钱的可能还是牛奶、面包之类的商品。其实,现代社区商业经营的核心内容,不外乎五个方面:价格、品种、质量、清洁和服务。
传统的社区商业之所以没能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硬件上不清洁、不明亮,“现代”不起来。家属院式的社区日益破落,这种先天不足,没现代品牌“落脚”的地方。另外,在服务上,传统的社区商业也缺乏活力。比如,一个现代社区商业中的便利店最好是24小时都营业,但许多传统社区商业的经营者,就因不胜其苦而不为。
可以预期,随着大量的“城中村”、“家属院”被改造,现代社区商业将随之兴起。由于现代社区商业运转的低成本,互联网又为配货及其商业管理带来高效率,这为大量的品牌产品进入社区商业铺平了道路。时尚、高效、离终端最近、了解需求的现代社区商业,终有一天会成为大型卖场和购物中心的“掘墓人”。
版权所有 ©2009-2010 海安楼市网 www.hafcw.org 苏ICP备10051930号 By 海安房产网 楼盘信息以实价为准,交易谨防骗子
客服QQ:345197132 手机:15862737717 邮箱:345197132@QQ.com
海安房产网 海安二手房信息 海安楼市网 海安租房网 海安房产中介 海安网 海安人才网
秃头的标准是什么?是十万根头发掉了一万根,还是一千根?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秃头?答案是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答案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茂密的头发脱落了几根,没人会过多地在意。但谁也不能断定到底哪根头发的脱落是秃顶的开始,这就是欧布里德著名的“秃头论证”。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也是一样,许多人在做商业的时候常只看到地段、回报率这些醒目而让人心动的名词,而忽略了商业的成功最终是由受众来决定,而且商业和住宅相比要晚熟得多。
但事情就是这样,不是每个人的头顶都有头发的。如果盲目出手,“滑铁卢”之变也许就从一个微小的突变开始。
【错位之一】地段至上 缘木求鱼
凡在房地产业混饭吃的人士,如果没有在各种场合说三次以上“李嘉诚地段定律”,那几乎要算是个“业外人士”。“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句话,毫无疑问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金科玉律。尽管也有完全没有地段优势,却在郊区成功开发出名盘的例子,比如早年广州的碧桂园。但特例掩盖不了一般规律的光辉,有地段优势,显而易见更具成功的“资本”。
地段定律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中,更是被奉为“圣经”。差不多所有的开发商在进行招商时,都要把项目的地段优势放在核心的谈判位置上。而且项目的地段优势,往往成为“俘虏”进驻商家的最大利益点。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地段至上的项目开发理念,当然是科学、理性和专业的。就开发商来说,地段至上,是让一个项目走向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看,占据黄金地段,就是一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帅不帅只是一个角度问题。地段至上的原理,从开发商到经营商,往往发生“缘木求鱼”的逻辑错位。对于经营者来说,地段至上只是成功经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由于经营的内容和消费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地段的好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经营者在进驻某个项目时,把地段视作成功经营的充分条件的话,那么这种“刻舟求剑”的结果,极可能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事实上,项目的地段并不构成一个商家成功经营的充分必要条件。项目所包容的商家的目标消费群和客层级差,才是一个商家选择进驻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当一个项目能满足商家的这个充分必要条件时,已经涵盖了地段至上这个必要条件。
开发商做项目选地段,无非是选择“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问题。而商家,则是选择生“总统”还是生“平民”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做批发业还是做零售业,都是一个选址的产业。商家选址,是在选“血统”;开发商选地段,是在选“基因”。开发商若选择地段不当,就只能盖成“平民窟”;商家“血统”选得好,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地段至上这一定律,其实对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来说,也并非绝对的经典。在商业地产的运作中,不少发展商同样存在一个误区:只要是市中心的地块,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实际上呢,笑得最高兴的是商业地产,哭得最伤心欲绝的也是商业地产。因为商业地产,远远不是“商业+地产”的简单组合。要真正探讨商业深处的问题,就需要真正从事商业的人士,从商业的角度来研究商业地产,而不仅仅是房地产业的人士来研究商业地产。
【错位之二】富贵逼人 早稻晚熟
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里,一向有两个很奇怪的现象。其一,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发商在宣传他的商业项目时,总是以大为傲,以做大为傲。不管他的项目是社区配套商铺也好,还是体量巨大的综合体也好。只要有商业地产出没,就没有不是“财富中心”、“财富广场”、“ShoppingMall”的;最不济,也是“街Mall”或“黄金铺面”。
其二,不管他的项目是真好还是假好,是真能赚钱还是心中没底,一律都是“财富的源泉”、都是“即买即赚”。略差一点的,也是“一铺养三代”。总之,当你看到商业地产的宣传,基本上就能感受到钱在无休止地追你。不但是富贵逼人,而且是再三逼人。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这没有什么不对。他要尽快回笼资金;他要尽快结束这个项目,再去弄下一个;他要尽快让这个项目成熟起来,成为下一批目标客户的样板;即便是真的很烂,他也要只争朝夕,尽快从中抽身。因此,所有的“时不我待”,都是有十足的理由的。
“公允地讲,开发商做商业地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希望所做的项目尽快被市场承认,是所有商业地产开发者的梦想,不管他是自己持有,还是卖掉。做出这些时不我待的逼人招数,其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催熟’项目。”孙小姐说。孙小姐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所在的公司是专业代理商业地产的。
在商业地产出现的早期,一般开发商“以我为尊”,先地产后商业;后来“以商为先”,先商业后地产。表面看来,这已经寻找到了“革命的真理”。不少开发商认为,只要先期签下几家商业巨头,或是主力店,那就是种下了早稻。因为商业地产之所以难以被开发商所承受,难就难在回报周期太长,资金链要求太高。
事实上,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不管多么优秀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富贵如何地再三逼人,它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后熟性”关口。这是由商业地产的业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这种业态还决定它的收益同样具有“后熟性”。它本身,只能是晚稻。即便是沃尔玛这样拥有巨大商业资源的商业巨头,去开发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也不可能“即开即赚”。
一般来说,早稻早熟,但产量有限;晚稻晚熟,但产量较高。所以,有很多“熬”出头来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通过自持物业,都成了巨富。对于从事商业地产的投资客来说,不管你是想食租利,还是自主经营,一定要从开发商“时不我待”的逻辑中“逃生”。
就商业地产来说,从开发商到投资客,所产生的逻辑错位,就是从“时不我待”到“油尽灯灭”;从“富贵再三逼人”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由于开发商一般会把他的项目包装成“早稻”,这很容易让投资者经不住诱惑,产生投资冲动。其实,不管什么形态的商业地产,它只能是晚稻。想要它成熟时它不成熟,等到你熬到尽头的时候它成熟了。它的“后熟性”,让无数投资者经不起煎熬。当然,一旦熬出了头,财富的时间价值也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错位之三】搭台的不唱戏,唱戏的不搭台
所谓商业地产,就是通过一定的商业行为,产生消费性利润或价值增值的物业形态。很显然,在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上,最终的“埋单者”一定是消费者。而投资者,是商业地产价值增值的助推者,但这种增值的原始力量,依然是来自于终端消费者。我们由此可以推导,商业地产的命门,在终端消费市场。商业地产的命运,掌握在终端消费者的手中。
既然商业地产的命运和命门都掌握在终端消费者手中,那么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也就蕴藏在消费行为的变迁之中。消费行为的变迁,决定着商业文明的发展。按照一般理论,如今的商业文明,正经历着第三代向第四代商业模式的转化。
所谓第四代商业模式,就是以“销品茂”为代表形态的“体验式消费模式”。甚至北京有位姓黄的开发商就断言,体验式消费模式“将成为未来业态的主流”。不过,用脚指头就可以想明白,“销品茂”虽然不失为一种超前的业态,但恐怕“主流”不了未来。
因为没有任何一条商业规律的指向,是简单地出自于对商业地产的救赎而出现的。千百年来的商业文明史,其实是“与顾客的需求发展同步的进步史”。而“与顾客的需求发展同步”,说到底,商业就是不断地通过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探索人性,并为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不管一个开发商对商业有多精深,如果他的利益点是在地产上,他最多只是做个合格的“搭台者”,永远不会亲自去“唱戏”。正因为不会亲自去唱这台戏,所以他的真实想法,是只关心“搭台”能赚多少钱。
商业地产很残酷,只有胜利者,没有第二。对一般投资者来说,越是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承接它的风险也就越大。这里面的逻辑错位,往往是搭台的说“我弄了个最好的舞台”,投资者就确信这真是个不错的舞台。可等“唱戏”的上去“体验”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事实上,在第四代商业模式里,现代社区商业最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从根本上来说,现代社区商业是最人性化的。对终端消费者而言,它便利高效、亲切可靠。对经营者而言,它离消费者最近,它最了解客户的需求。而“好的营销工作,就是使销售变得不必要”。
不管商业模式如何变化,对于一个社区商业的经营者来说,也许上百年过去了,最畅销、最赚钱的可能还是牛奶、面包之类的商品。其实,现代社区商业经营的核心内容,不外乎五个方面:价格、品种、质量、清洁和服务。
传统的社区商业之所以没能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硬件上不清洁、不明亮,“现代”不起来。家属院式的社区日益破落,这种先天不足,没现代品牌“落脚”的地方。另外,在服务上,传统的社区商业也缺乏活力。比如,一个现代社区商业中的便利店最好是24小时都营业,但许多传统社区商业的经营者,就因不胜其苦而不为。
可以预期,随着大量的“城中村”、“家属院”被改造,现代社区商业将随之兴起。由于现代社区商业运转的低成本,互联网又为配货及其商业管理带来高效率,这为大量的品牌产品进入社区商业铺平了道路。时尚、高效、离终端最近、了解需求的现代社区商业,终有一天会成为大型卖场和购物中心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