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房中心
二手房
商铺写字楼
视频房产
装修家居
精品图库
生活信息
上网企业
业主社区
一则4000亿元资金刺激经济传言在市场上流传,但即便是传言,被“救市”的也不包括房地产。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的两份专题调研报告上交国务院后,若干份由地产行业协会组织撰写的建议书也被送达国务院,然而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然拒绝在短时期内出台刺激房地产
发展的政策,而面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政府可能救市”的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则对记者明确予以否认。
潘石屹预言的“百日剧变”已过,无论是中国地产商还是曾经坚挺的房价,未来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救市”政策今年无望
中国的地产商们正在集体上演一出《等待戈多》的大戏,戈多——政府救市政策始终没有到来。
在这个痛苦的等待中,中国房地产协会(下称中房协)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是最为忙碌的机构,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他们已经将不少地产商的政策建议与情况反映汇总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他们期待“上书”能够换来对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些许松动。
“没什么好消息。”8月21日,中房协一位理事单位的老总对记者说。他透露,奥运会开幕之前,中房协曾专门召开了由主要会员单位参加的“闭门会议”,分析目前房地产形势以及未来走向,而这个会议上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乐观。
记者了解到,这次闭门会议有中房协会长宋春华、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等领导人员参加,在会议上,朱中一的发言颇为微妙——他提醒地产商“不要光发牢骚,要立足现有政策考虑未来”,他同时还强调,政府不可能立即出政策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困难。
“我们要充分理解,希望中央政府在目前就果断决策,是有一定难度的。”朱中一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到。
仅仅给保险资金一个名分
而郝演苏教授称,此前保险公司大多有进行不动产进行投资,而修订草案“只是给保险资金一个名分”,将这一投资行为“合法化”,不必大惊小怪。
郝演苏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将拯救房地产业”这一说法进行批驳,他称,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比例不会太高,预计只有“5%~10%”,并会对投资不动产设置相关的“防火墙”。因此,寄希望于保险资金来“救市”的说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上海元昊投资研究员陈名称,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也很小,加上不动产项目投资评估很难,流动性差,风险也较大,收益率不会太高。
链接
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电子监管码条款被删除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二审,二审草案已经全部删除原先规定的电子监管码相关条款。这意味2005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力推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失去了法律支持。
《食品安全法(草案)》于今年4月2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该草案的第五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此外,多项条款在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电子监管码进行了规定。不过,昨天提交会议审议的二审稿将上述涉及电子监管码的条款全部删除。
对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解释,对于一审稿中涉及电子监管码的相应条款,各方意见分歧较大。全国人大法律委、法工委就此召开了立法讨论会。与会者提出:电子监管码技术难度不大,对产品防伪作用有限;目前企业已广泛采用条形码,再实施监管码,企业需要支付入网费外,还涉及增加员工、设备等问题,会增加生产成本,建议法律不做规定。
从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到今年两会期间质检总局推动将电子监管网写入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全国食品行业和防伪行业企业均在呼吁停止推广电子监管网。
其中,来自食品行业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会议资料透露,河南双汇集团提出,如果一支一码或一小包装一码,每年该集团成本将增加3.5622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检”)于2005年1月20日,由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及中国华信邮电三方合资成立。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是质检总局的下属事业单位,该单位拥有30%的股份。三方在合资协议里明确:三方“将有权按彼等于合资公司之注册资本中之股权比例摊分合资公司之溢利净额。”
此外,中信国检董事长陈晓颖不仅是该公司一把手,同时还是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昨日,记者就删除一事,致电陈晓颖,其秘书称她现在无法接受采访。中信国检宣传部门负责人王公诠表示“此事敏感”,需要请示公司领导。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相关负责人夏文俊昨天也拒绝就此事做出立即回复。
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
《保险法修订草案》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进一步被拓宽。
据悉,原《保险法》第105条规定,保险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等渠道,而审议中的修订草案将这一投资渠道调整为“银行存款、买卖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修订草案增加的不动产投资部分,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
投资细则并未出台
“此前,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多数保险公司早已准备进军房地产行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优质房地产项目可为保险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回报,。”但审议中的修订草案并未对投资细则作出具体规定。
而曾参与该修订草案的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领域,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因为不动产投资这一概念比较宽泛,具体涉及哪一个不动产投资领域,以及具体的投资比例,《保险法修订草案》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版权所有 ©2009-2010 海安楼市网 www.hafcw.org 苏ICP备10051930号 By 海安房产网 楼盘信息以实价为准,交易谨防骗子
客服QQ:345197132 手机:15862737717 邮箱:345197132@QQ.com
海安房产网 海安二手房信息 海安楼市网 海安租房网 海安房产中介 海安网 海安人才网
一则4000亿元资金刺激经济传言在市场上流传,但即便是传言,被“救市”的也不包括房地产。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的两份专题调研报告上交国务院后,若干份由地产行业协会组织撰写的建议书也被送达国务院,然而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然拒绝在短时期内出台刺激房地产
发展的政策,而面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政府可能救市”的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则对记者明确予以否认。
潘石屹预言的“百日剧变”已过,无论是中国地产商还是曾经坚挺的房价,未来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救市”政策今年无望
中国的地产商们正在集体上演一出《等待戈多》的大戏,戈多——政府救市政策始终没有到来。
在这个痛苦的等待中,中国房地产协会(下称中房协)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是最为忙碌的机构,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他们已经将不少地产商的政策建议与情况反映汇总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他们期待“上书”能够换来对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些许松动。
“没什么好消息。”8月21日,中房协一位理事单位的老总对记者说。他透露,奥运会开幕之前,中房协曾专门召开了由主要会员单位参加的“闭门会议”,分析目前房地产形势以及未来走向,而这个会议上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乐观。
记者了解到,这次闭门会议有中房协会长宋春华、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等领导人员参加,在会议上,朱中一的发言颇为微妙——他提醒地产商“不要光发牢骚,要立足现有政策考虑未来”,他同时还强调,政府不可能立即出政策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困难。
“我们要充分理解,希望中央政府在目前就果断决策,是有一定难度的。”朱中一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到。
仅仅给保险资金一个名分
而郝演苏教授称,此前保险公司大多有进行不动产进行投资,而修订草案“只是给保险资金一个名分”,将这一投资行为“合法化”,不必大惊小怪。
郝演苏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将拯救房地产业”这一说法进行批驳,他称,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比例不会太高,预计只有“5%~10%”,并会对投资不动产设置相关的“防火墙”。因此,寄希望于保险资金来“救市”的说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上海元昊投资研究员陈名称,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也很小,加上不动产项目投资评估很难,流动性差,风险也较大,收益率不会太高。
链接
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电子监管码条款被删除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二审,二审草案已经全部删除原先规定的电子监管码相关条款。这意味2005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力推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失去了法律支持。
《食品安全法(草案)》于今年4月2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该草案的第五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此外,多项条款在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电子监管码进行了规定。不过,昨天提交会议审议的二审稿将上述涉及电子监管码的条款全部删除。
对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解释,对于一审稿中涉及电子监管码的相应条款,各方意见分歧较大。全国人大法律委、法工委就此召开了立法讨论会。与会者提出:电子监管码技术难度不大,对产品防伪作用有限;目前企业已广泛采用条形码,再实施监管码,企业需要支付入网费外,还涉及增加员工、设备等问题,会增加生产成本,建议法律不做规定。
从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到今年两会期间质检总局推动将电子监管网写入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全国食品行业和防伪行业企业均在呼吁停止推广电子监管网。
其中,来自食品行业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会议资料透露,河南双汇集团提出,如果一支一码或一小包装一码,每年该集团成本将增加3.5622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检”)于2005年1月20日,由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及中国华信邮电三方合资成立。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是质检总局的下属事业单位,该单位拥有30%的股份。三方在合资协议里明确:三方“将有权按彼等于合资公司之注册资本中之股权比例摊分合资公司之溢利净额。”
此外,中信国检董事长陈晓颖不仅是该公司一把手,同时还是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昨日,记者就删除一事,致电陈晓颖,其秘书称她现在无法接受采访。中信国检宣传部门负责人王公诠表示“此事敏感”,需要请示公司领导。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相关负责人夏文俊昨天也拒绝就此事做出立即回复。
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
《保险法修订草案》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进一步被拓宽。
据悉,原《保险法》第105条规定,保险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等渠道,而审议中的修订草案将这一投资渠道调整为“银行存款、买卖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修订草案增加的不动产投资部分,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
投资细则并未出台
“此前,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多数保险公司早已准备进军房地产行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优质房地产项目可为保险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回报,。”但审议中的修订草案并未对投资细则作出具体规定。
而曾参与该修订草案的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领域,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因为不动产投资这一概念比较宽泛,具体涉及哪一个不动产投资领域,以及具体的投资比例,《保险法修订草案》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一则4000亿元资金刺激经济传言在市场上流传,但即便是传言,被“救市”的也不包括房地产。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的两份专题调研报告上交国务院后,若干份由地产行业协会组织撰写的建议书也被送达国务院,然而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然拒绝在短时期内出台刺激房地产
发展的政策,而面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政府可能救市”的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则对记者明确予以否认。
潘石屹预言的“百日剧变”已过,无论是中国地产商还是曾经坚挺的房价,未来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救市”政策今年无望
中国的地产商们正在集体上演一出《等待戈多》的大戏,戈多——政府救市政策始终没有到来。
在这个痛苦的等待中,中国房地产协会(下称中房协)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是最为忙碌的机构,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他们已经将不少地产商的政策建议与情况反映汇总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他们期待“上书”能够换来对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些许松动。
“没什么好消息。”8月21日,中房协一位理事单位的老总对记者说。他透露,奥运会开幕之前,中房协曾专门召开了由主要会员单位参加的“闭门会议”,分析目前房地产形势以及未来走向,而这个会议上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乐观。
记者了解到,这次闭门会议有中房协会长宋春华、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等领导人员参加,在会议上,朱中一的发言颇为微妙——他提醒地产商“不要光发牢骚,要立足现有政策考虑未来”,他同时还强调,政府不可能立即出政策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困难。
“我们要充分理解,希望中央政府在目前就果断决策,是有一定难度的。”朱中一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到。
一则4000亿元资金刺激经济传言在市场上流传,但即便是传言,被“救市”的也不包括房地产。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的两份专题调研报告上交国务院后,若干份由地产行业协会组织撰写的建议书也被送达国务院,然而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然拒绝在短时期内出台刺激房地产
发展的政策,而面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政府可能救市”的观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则对记者明确予以否认。
潘石屹预言的“百日剧变”已过,无论是中国地产商还是曾经坚挺的房价,未来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救市”政策今年无望
中国的地产商们正在集体上演一出《等待戈多》的大戏,戈多——政府救市政策始终没有到来。
在这个痛苦的等待中,中国房地产协会(下称中房协)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是最为忙碌的机构,作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他们已经将不少地产商的政策建议与情况反映汇总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务院,他们期待“上书”能够换来对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些许松动。
“没什么好消息。”8月21日,中房协一位理事单位的老总对记者说。他透露,奥运会开幕之前,中房协曾专门召开了由主要会员单位参加的“闭门会议”,分析目前房地产形势以及未来走向,而这个会议上传达出来的信息并不乐观。
记者了解到,这次闭门会议有中房协会长宋春华、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等领导人员参加,在会议上,朱中一的发言颇为微妙——他提醒地产商“不要光发牢骚,要立足现有政策考虑未来”,他同时还强调,政府不可能立即出政策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困难。
“我们要充分理解,希望中央政府在目前就果断决策,是有一定难度的。”朱中一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到。